首页 > 热点 > > 正文

天天播报:电厂丨智能化转型这件事,「联想经验」能看懂未来趋势吗?

2023-01-15 02:01:27        来源:   电厂

作者 商迪安


(相关资料图)

智能化转型,是在近两年在企业宣传中越来越多被提到的一个概念,借助各种智能化解决方案来提升公司效率,降低运营成本的模式,本身已经成为了一股强大的行业趋势,吸引着更多行业通过智能化改革来促进发展。

但在普遍的概念中,「智能化转型」仍然是一个相当宽泛的领域:除了通过各种数据服务,拓展设备与场景的办公高效化之外,近几年随远程办公兴起的各种远程协作工具,某种程度上,也同样是「智能化转型」中的一部分。但少有公司能真正从这一宽泛的概念中,提炼出适合自身需求发展的要素。

同时在过去,其实并没有一个规范的标准,来辅助企业判断智能化转型的深入程度以及随之带来的收益。因此「智能化转型」逐渐口号化,甚至将其简单等同于某种技术,这些都是普通企业在转型之路上容易产生的误区。

因此在智能化转型的过程中,越来越多企业选择寻求外界帮助,通过与专业的技术输出伙伴合作,来更高效的完成智能化转型。而在这其中,作为一家自身已经完成了智能化转型的硬件制造商,联想可以说是其中一个非常典型的企业。

2023年1 月 11 日,联想集团联合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发布了《企业智能化成熟度报告》,其中针对「企业智能化转型」这个问题,提出了「企业智能化成熟度模型」和「企业智能化转型框架」,来尝试提供一套适用于更多企业的转型方法论。

智能化转型的「外化」之道

在 2022 年底举办的 Tech World 创新科技大会中,联想一口气发布了车计算、用于边缘需求的服务器/一体机,以及包括软硬服一体化等十个部分的智能应用,这些就是被联想称之为「数字底座」的通用业务解决方案。

加上联想本身也是最早推出 ThinkReality 系列 AR/VR 设备的厂商,在相对贴近消费端的硬件部分也有诸多成果展示,也能看到类似全球首台卷轴屏笔记本电脑的概念机这样的新成果出现。

但这些技术成果,实际上都不是联想要展示的重点:除了硬件创新之外,如何做「智能转型」这件事,对联想来讲是更需要向外界传达的信息。

「转型」正如字面意思,内在形态的转变是重中之重:在当前领域越是深耕多年,架构成熟的一流企业,在转型中越有可能遇到积重难返的积累问题。

作为消费电子硬件巨头,联想完全符合上述的特征,因此联想在远早于当下智能化转型浪潮之前,就全面启动了内部的智能化转型。

在在这一过程中,不仅有工厂生产线数字化、运营管理数字化这样的内容,也是在为联想寻找更多的增长引擎。其过程中总结的每一个经验,踩过的每一个坑,联想本身都将其总结成为了一套规范化的流程。

联想智能化转型的第一个客户,正是联想自己。

联想分布在的供应链,共有 35 家工厂、2000+ 以上供应商企业,并需要将商品发往全球 180 多个市场的巨型企业,这不仅是对供应链以及物流系统的考验,如此海量的商品所带来的售后,也是需要花费大量人力与资源去解决的问题。

如今,联想作为全球最大的个人 PC 厂商,每年仅售后部门的在线服务量就已经超过两千万次,这其中有一半以上的服务是通过智能机器人完成的,真正的真人呼叫中心的坐席只有不到 400 人。

同时也靠着完善的 AI 算法,让机器服务变得更加智能,避免售后用户陷入与机器客服「斗智斗勇」,而无法找到自己真正需要的服务的情况。

这些联想在内部尝试数字化转型的过程中,花费了大量资金与人力成本实践出的经验,让联想真正形成了服务其他企业智能化转型的全栈服务能力。

在联想完成了自身的「内化」之后,通过将经验体系化,来「外化」给其他企业,帮助其走完这一段智能化转型之路。

在过去,运维专家频繁从一座城市前往另一座城市,可能只是更高的差旅以及时间成本,但在疫情反复的当下,使用AR 等技术介入、实现专家远程运维却已经是很多企业的刚需。

在这个背景下,联想与海南航空将 AR 远程运维专家方案引入到了飞机维修工作中,远程技术专家能够以最快速度,以第一视角看到、听到、甚至「摸到」一线故障现场的真实场景,有效指导现场维修人员操作,让远程「会诊」如同亲临现场。

远程技术专家在音视频通信的基础上,结合物体识别、空间定位等AR技术,同步传输文字、图片、语音和标记等辅助信息以实现远程指导,排除飞机故障,节约了昂贵的差旅和时间成本。

随着时间的积累,这些运维知识在云端持续存储、管理、统计、分析, 可以将技术专家的知识沉淀转化为知识图谱,并且越来越完善。在不久的未来,即使是庞杂的运维问题也完全可以由 AI 来解决,实现从真人远程指导到 AI 智能专家的升级。

智能化转型的标准

在联想的战略中,企业智能化转型的过程,包括制定转型战略、需求分析与方案设计、选型实施、持续运营与运维等部分,是一个螺旋提升的过程,需要全程陪伴式的服务。

所以在智能化转型的过程中,不仅有宁德时代、吉利这样在各个行业曾与联想合作过的龙头企业来为联想站台,联想本身也通过不断内生外化总结出一套适用于所有企业的智能化转型框架。联想与中国信通院联合发布的评价企业智能化成熟度的模型,就是其中重要成果之一。

从发布的这份报告来看,与自动驾驶不同,从企业的智能化转型,从 L1 到 L5,并非是一步一步来的循序渐进过程,有了成熟的支援,企业可以直接基于新 IT 架构打造数字底座,谋求直达 L3、L4 和 L5 的跨越式发展,实现企业发展过程的弯道超车。

在实际应用层面,对于大量有着企业数字化转型需求的行业用户来讲,如何提供完善的供应链系统计划,以及更深层次的数据治理服务,这些往往是行业智能化转型中遇到最多阻力的问题。

举例来讲,在今年很多头部企业的智能化转型背后,其实都能看到联想的身影。包括如今提到很多的「场景化算力」这一概念。

三一重工作为如今全球装备制造业的巨头,其业务也覆盖了全球的重型建造装备市场,三一重工超高压拖泵,能将混凝土泵至千米高楼之巅,创下并至今保持着单泵垂直泵送的世界纪录。目前国内300米以上的高楼,有70%由三一泵送设备完成混凝土泵送;500米以上的高楼,全部由三一泵送设备完成泵送任务。

但同时三一重工也是一家迫切需要通过通过数字化转型,进一步寻找内部增长空间的企业,提升内部不同业务部门之间的协作与生产效率。

面对三一重工的实际需求,联想通过企业云服务的方式,针对实际需求来打造私有云方案,同时引入了联想工业物联网平台,提升自动化生产率,降低原本需要手工介入产生的相关成本。

如今,三一重工内部设备互联互通率已经覆盖 85% 的设备,自动化生产率近 80%,同时随着数字化转型建立起的「灯塔工厂」项目,也让三一重工产能提升 50% 的同时,降低了 450 万人民币的人力成本。

对于三一重工这样的大体量且行业前沿的企业而言,数字化转型从来都没有现成的答案,共创便成了唯一的选择。

「双重属性」的转型之道

2022年恰好是 Think 服务器服务诞生三十周年。三十年前,第一台面向企业计算市场的 x86服务器问世。面向企业的算力服务,成为助力企业转型的重要一部分。

如今,联想已经拥有从数据中心建设,IT 设备部署维护,云平台建设等全栈式基础设施服务能力,除了算力架构的发展之外,企业对算力的购买、消费模式也在不断更新。联想也在今年发布了「算力订阅制」的联想臻算服务:客户能够根据使用情况按季按月,甚至按照实际算力的使用量进行付费。

这种方案不仅可以部署在客户数据中心,也可以直接部署在联想的臻算服务基地,这种订阅化算力模式,也能大幅增加灵活性,让客户更加敢于进行更高算力要求的新技术的应用和尝试,从而加速智能化转型的进程。

前面提到,过去几年让很多公司真正跨过了远程办公这一门槛,未来办公不再受时空的限制,远程会议也可以有如临现场的体验;学生课堂上有各种形象的虚拟助教;工程师可以进行机器人、汽车等各类产品的模拟制作并在虚拟空间中进行验证。这些都在过去三年中越来越多出现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

作为办公/商务硬件领域巨头,放眼整个市场,联想的技术研发实力以及供应链都是全球超一流的供应商,这也给联想在下一代智慧办公工具形态的尝试上提供了足够的资本,能更多次的尝试,靠发布各种形态的,一次次探索新形态硬件工具在商务办公场景中的使用边界。

联想也是业内最早启动智能制造转型的厂商之一。因为联想的身份具有双重属性,我们既是制造企业,又是为数字经济发展提供算力赋能的企业。

整个创新科技大会中,联想在向外界展示的重点,也从来不是在联想传统优势领域的新突破,而是在合作伙伴面临问题时,联想提供的一整套解决方案。

如今,联想已经不仅是全球最大的个人计算设备供应商,同时也为各行各业有着智能化转型需求的企业提供一整套的转型培训、系统集成以及方案设计服务,联想自身以及其他合作伙伴在智能化转型过程中吸取到的各种经验,也被外化成为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论,服务于其他企业。

从消费电子设备行业的第一,前往其他无数的未知行业,去和合作伙伴一起,用智能化的方式,在新的行业中打造一个第一,可以说这就是联想的愿景。

根据工信部的数据,过去十年国内数字经济规模,已经从 11 万亿元,增长到超 45 万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也由21.6% 提升至 39.8%。这个数字到 2025 年更将提升至 50% 以上。多个部委已经印发了加快推进智能场景创新的意见,以科技推动数字化和智能化转型,促进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而联想作为一个成功的完成智能化转型、同时将自身经验外化为产品与服务的一家企业,帮助更多行业合作伙伴借助联想的经验,快速完成这一过程已经势在必行的,这其中,也包括了联想对于行业价值,以及助力国家产业升级责任的理解。

在「用科技创新赋能中国智能化转型」的使命下,这些转型中最基础、但同时也是最难的部分,联想已经为其他转型过程中的企业,给出了自己的答案。与各行各业的合作伙伴一道,推动全产业链的智能化转型加速。

标签: 三一重工 合作伙伴 技术专家

热门话题
精彩推荐
今日推荐
花木